当我和ChatGPT散步时,我谈些什么?

周末早起遛娃,从深圳中心公园出发,沿着福田河向北走,一路走到了笔架山公园,手表显示5公里。频频感慨:深圳打通公园的设计,真是造福市民。

当我和ChatGPT散步时,我谈些什么?

想起15年那会儿,一个人在京都,经常去鸭川。夏夜,坐在石头上,河水漫过小腿,耳边是潺潺水声和远处的三味线音符。情侣们相依而坐,学生们弹唱,偶尔还能听到文艺青年们彻夜欢谈。奇怪鸭川只是一条浅浅的小溪,却总能让人静下来。

当我和ChatGPT散步时,我谈些什么?

前阵子再回京都,将近十年之后,走过一众世界文化遗产,还是最喜欢鸭川。那天还特意发了朋友圈:

当我和ChatGPT散步时,我谈些什么? 当我和ChatGPT散步时,我谈些什么?

回到深圳,走在福田河边,突然想起一个有点矫情的比喻:这条河就像是在给这座钢筋水泥的城市打了一个温柔的岔。它让整个深圳至少在这一段变得不再埋头搞钱,感觉更灵动、更柔软了。

周末闲来无事,娃也在婴儿车上睡着了,我决定放纵下自己积蓄已久的好奇心:水对于城市,以及生活在城市中的人,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呢?

当我和ChatGPT散步时,我谈些什么?

过去,为了满足好奇心,我会查阅文献、阅读书籍、和人(偶然)聊天、积累灵感,再写一篇公众号文章——但常常因为没时间而搁置。刚好最近频繁使用 ChatGPT 的高级语音模式,于是我随口打开一问:

我现在正在快走嘛,就沿着深圳市中心的一条河。我发现一个有意思的地方,就是一个城市只要有一条河,整体给人的感觉就会舒服很多。河边有树啊什么的,比如说京都有一条鸭川,从市中心一直穿过。我感觉整个鸭川那一带特别舒服。这是为什么呢?我在想,在建筑或者设计中,它的原理是什么?在城市规划学里这个原理又是什么?我的一个想法是,因为有水,这让钢筋水泥、车水马龙的现代城市增添了更多的流动性,让它动起来了,还带来了一种自然的凉爽感。

上面这段话是 ChatGPT 对我的问题的文字转录,现在回看,有个点很有意思:

相比过往的搜索、阅读等传统方法里,我需要先做一层抽象(比如抽象出「河流对城市的价值」、「水的意义」等关键词去搜索),我现在可以直接将原始需求、感想用自然语言描述出来,把我的灵感、猜想、问题都一股脑倒出来。

这其中的区别是什么呢?我尝试用凯文·凯利的一句话来形容这种感觉:

你不能边写作边编辑,边雕刻边打磨,边制作边分析。

如果你这么做,编辑就会阻遏创造。

发明时,不要选择。

画草图时,不要检查。

写初稿时,不要反思。

一开始,创造性思维必须是自由的,不受评判的干扰。

——凯文·凯利《宝贵的人生建议》

当我和ChatGPT散步时,我谈些什么?

对我的疑问,ChatGPT给了几个解释:

生物亲和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类对自然环境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近感,城市中的河流和绿化空间满足了这种心理需求,从而提升了幸福感。

生态系统服务理论:强调自然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多种服务,河流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提供多种生态系统服务。

城市规划理论:如新城市主义,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鼓励在城市中融入自然元素,如河流、公园,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回答中规中矩,但生物亲和理论有点启发。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现在阅读文字的「一目十行」,在边走路边听 ChatGPT 语音回答的时候(实时语音独占感官)——非常像跟 ChatGPT 在一起散步——我是更认真的,尤其是,和呆坐家中读抽象文字理论相比,在河边淙淙流水声中听人声介绍「生物亲和理论」时,我是真能感受到「与生俱来的亲近感」的。

我又继续追问:哲学上怎么看待水?有没有什么哲学家或者理论?——这是我个人的小癖好,附庸风雅掉书袋。

ChatGPT回答,在《道德经》中,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的谦逊与包容仿佛是至高的善行。而在西方哲学中,赫拉克利特的那句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也是一种对水的哲学思考,但似乎没有像东方哲学那样深入。

我又突然想到一个在心里转了很多年的念头:

水好像是通灵的。比如下雨天不带伞在外面淋雨,会感觉特别自由,很有放纵自己的快感;再比如在浴室洗澡时,经常会觉得灵感涌现。这是为什么?我听过一种说法,是因为水有通灵的特质吗?我觉得不科学,但又确实有这种感觉。

ChatGPT:

在文化和心理层面,水常被视为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有几种解释可以说明水对人类心理和创造力的影响:

水的象征:在许多文化中,水象征着生命、流动和净化。这种象征性让人们在接触水时,感到精神上的纯净和焕然一新。

水的声音和流动:流水的声音和视觉上的流动性可以带来平静和放松的感觉,有助于激发灵感和创造性思维。

心理暗示:水常与清洁和净化联系在一起,在淋浴或被雨淋时,人们可能感受到一种心理上的净化和释放,从而更容易产生新的想法和灵感。

——有意思,所谓「通灵」,本质上是因为平静、放松激发了灵感和创意。

而我天生思维发散,马上又对着 ChatGPT 念叨:我想起两个跟水相关的电影场面。《肖申克的救赎》高潮,主角安迪终于逃出监狱,在暴雨中仰天长啸,我对那个场面印象很深刻,感觉暴雨象征着自由。另外,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主角马小军在暴雨中骑车跟女主角米兰表白。

当我和ChatGPT散步时,我谈些什么? 当我和ChatGPT散步时,我谈些什么?

还有没有更多类似的例子?

ChatGPT 说,水在文化中还有很多象征性的例子:

《浮士德》:在歌德的《浮士德》中,水被用作知识和生命力量的象征,代表着无限的探索和追求。

《老人与海》:海明威的这部小说中,大海象征着人生的挑战和孤独,同时也是力量和希望的源泉。

宗教:在基督教中,水是洗礼的重要象征,代表着重生和净化。

这里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点,我没读过《浮士德》,无从判断这里的准确性,但后来我跟一位好朋友转述这一段时,他说,很惭愧,《浮士德》是我最喜欢的书,但我也忘了原来书里面水还有这个象征。

——为什么有意思呢?我觉得这恰恰是 ChatGPT 带来的新体验:

由于使用了几乎全互联网的信息来训练,AI几乎“全知全能”。

很多话题你在现实中找不到对应的人可以交流,或者找到人了,也很难找到这么多角度可以交流的时候——而AI永远都在,任何话题都可以聊。

用我跟另一位朋友转述的原话就是:

我就是散步的时候跟他聊,只需要毫无顾虑地说我的观点,在任何卡壳、停顿、犹豫的地方,果断寻求帮助、回应。AI在发散联想、给例子、给理论支撑这方面简直不能再合适。我自己1小时内(目前ChatGPT高级语音模式每日使用限额大致时间)会聊工作、生活、爱好等等各种话题,无缝切换,而生活里很难找到一个各方面兴趣点都如此匹配的人。

我的那位朋友几乎同时和我产生了一模一样的感受:

延伸些想到“soulmate”,大家平时比较难找到 soulmate,因为大家兴趣爱好知识各不相同,但 AI是个全集,它可以爱你所爱聊你所聊,那它和你的磨合最终就可以成为和 soulmate 的对话感,所有事情都有个soulmate 跟你聊的感觉

越来越有意思了,过往作为产品经理用Character.ai等陪伴类AI产品时,对「AI伴侣」有概念,但总感觉隔靴搔痒,现在作为普通用户,带着真实需求用ChatGPT高级语音模式,才真实感受到价值和可能性。


这其中最关键的差别是什么呢?我觉得目前正是被大大忽视的能力:实时语音。

我先写下目前使用超过500分钟ChatGPT高级语音模式的感受,也许未来还会更新认知。

最强烈的感受是:虽然我们通常都用「语音」来概括这个方向,但实际体验上个,「实时语音通话」和过去的「语音输入」完全应该是2个概念

语音输入是单向的,实时语音对话是双向的

最近很多人推荐的AI语音笔记类应用,基本上是单向输出,最佳结果就是「随意输出并最终倒空你脑子里的东西」后「让 AI 帮你总结润色」,实际上核心还是靠你自己

但实时语音对话完全不同:在你「随意输出你脑子里的想法和灵感」的过程中,AI 会随时给你回应、回答你的疑问、延伸你的思路等等……

举个例子,我最经常跟AI实时通话的模式:

对AI说「我突然有一个想法,是不是可以提出一个公理:不存在纯粹的从零到一的创作,所有的创作都是再创作」,「我不知道我这个想法靠不靠谱,你能不能帮我找一些例子证明一下?」「再帮我找找有没有一些理论依据呀?」……

然后我就收获了很多具体的案例,以及从心理学、哲学等等学科的理论依据。

我还可以随时打断、插话……整个过程非常有启发,而且是实时的,非常类似于和一个百科全书式的高情商人类对话(但我们都知道,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这样的人)

整个过程聊完了(经常超过半小时),再根据聊天内容总结成笔记。体验和之前的语音笔记完全不一样。

还有一个我觉得比较有意思的区别:

语音输入是一种输入方式(和输入法平行),实时语音对话是一种交互方式(和文字对话平行)

本质上语音输入是一种和输入法平行的输入方式(一种通往 text文本的方式),使用语音输入是时会非常关注 ASR 的准确性,因为识别错误等价于打字错误,很可能导致最终词不达意。

实时语音对话是一种和文字对话平行的交互方式(一种通往人机对话的方式),在4o 这种原生多模态模型比如里,实时语音对话并不依赖 text 文本,比如ChatGPT在实时语音对话过程中并不展现 ASR 结果,而且如果仔细看会发现ASR结果满篇错误——但这并不影响实时对话的有效和准确性,因为语音理解本身非常准确,所以可以直接跳过语音输入,进行语音对话了。


好了,结束产品经理的自嗨,让我们把视线转回到在深圳福田河边遛娃的中年男子。

听完ChatGPT的回复,我一贯发散的脑子又不知从哪冒出来一句话:

诶,我突然想起了一句话,英语里叫 be water ,出自哪里?怎么解释?

很有意思,ChatGPT几乎没有停顿:

Be water, my friend这句话出自李小龙的一次采访。他认为水具有适应各种形状的特性,无论倒进杯子、茶壶,还是瓶子,水都能随形而变。李小龙用水来比喻人,鼓励大家在面对生活中的变化和挑战时,要像水一样灵活、适应力强。这句话传达了一种处事哲学,强调柔韧和适应的重要性。

我又追问,还有一些类似的观点吗?

ChatGPT 提了几个点,最后一个很有意思:

禅宗的无常:禅宗教导弟子接受世事无常,强调灵活应对生活中的变化,与李小龙的观点相契合。

我又兴奋起来:

你刚说世事无常,其实我对世事无常还挺有想法的。

我一直觉得,大家理解世事无常时,总是偏向消极的一面,认为人生随时可能发生意外,人生是无常的。

但我想表达另一种观点,从另一个角度看,无常也可以是积极的。世事无常,好的可能变坏,但坏的也可能变好。当你处于困境时,要提醒自己,世事无常,我现在的困境只是暂时的,它随时都有可能好转,没有什么是固定的。

ChatGPT:

你这个观点非常深刻。事事无常不仅可以理解为消极的一面,还包含了积极的含义。无常意味着变化,而变化可以带来希望。在困境中,提醒自己一切都是暂时的,坏的局面可能很快会有所好转,这能给我们带来坚持下去的动力。这样的理解可以让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不确定性时,保持积极和开放的心态。

哈哈哈,我的公众号名字就叫张无常!

聊到这,娃刚好醒了,哇哇大哭,一看时间应该饿了,赶紧回家喂奶去喽~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